“我在管理岗,养老金肯定比工人岗的高!”“岗位和养老金没啥关系吧,想多领还得看缴费!”
关于岗位与养老金,大家说法不一。岗位,真能决定养老金高低?今天,就来给大家理清楚!
统筹养老金:(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+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)÷ 2 × 总缴费年限 × 1%
指数化月平均
工资 月平均缴费指数 × 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(注释:月平均缴费指数 = 每月缴费指数之和 ÷ 总缴费月数;月缴费指数 = 每月缴费工资 ÷ 缴费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)
个人账户养老金:退休时个人账户累积额 ÷ 计发月数
仔细瞧瞧这公式,里头压根没岗位类型参数。不管是管理岗、技术岗,还是工人岗,岗位名称本身对养老金计算没直接作用。但别急,岗位的影响力,藏在别处。
不同岗位薪资有别。管理岗、技术岗薪资普遍高,缴费基数能靠近甚至达到社平工资 300% 上限;而工人岗工资可能低些,不少按社平工资 60% 下限缴费。
这么长期积累下来,差距可不小。月薪 2 万(300% 上限)和月薪 4000 元(60% 下限),同样缴费 30 年,高岗位个人账户储存额能多出几十万,个人账户养老金自然高很多。
参保人到退休年龄,得按国家规定,依据退休前岗位确定退休年龄和条件,也就是 “退休前岗位”。
男职工没啥区分,不论管理技术岗,还是生产操作岗,法定退休年龄都一样。
女职工就不同啦:退休前在管理技术岗位的,法定退休年龄在 55 周岁基础上,按国家延迟退休规定计算,2030 年起逐步延到 58 周岁;退休前在生产操作岗位的,在 50 周岁基础上,按延迟退休规定,2030 年起逐步延到 55 周岁 。
退休年龄不同,养老金计发月数不一样,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有差异。比如 50 岁退休,计发月数 195 个月;55 岁退休,计发月数 170 个月。同样个人账户储存额,计发月数少的,每月领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多。
岗位虽不直接插手养老金计算,但通过薪资、退休年龄、职称晋升等因素,对养老金多少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。鹏橙金保提醒大家,想要退休后养老金多些,工作时努力提升薪资、延长缴费年限、争取职称晋升,都是靠谱办法。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养老金相关知识,欢迎关注鹏橙金保,我们会持续为您带来实用的社保干货!
想要社保不断缴
就选鹏橙金保
可咨询客服热线:18124528841(v同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