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:13682301531

万兴伟业|少林寺“财”经崩塌!释永信事件给宗教机构敲响财税警钟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40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01日18:11:05 打印此页 关闭

账目不透明、监管有漏洞

“功德箱”变“私人提款机”

近日


■少林寺前住持释永信被官方通报涉嫌刑事犯罪的消息引爆网络。这位曾将少林寺打造成跨国商业帝国的“CEO方丈”,因挪用侵占寺院资金、严重违反戒律被多部门联合调查,其戒牒已被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注销。

当宗教神圣性与资本扩张发生碰撞,释永信事件不仅是一则社会新闻,更是一本活生生的财税反面教材,值得所有非营利组织管理者警醒。

图片

◎内容来源:中国佛教协会网站



{商业帝国的崩塌:从禅宗祖庭到资本江湖}

    释永信自1987年以22岁之龄执掌少林寺后,便开启了一场颠覆传统的“宗教商业化”革命:

Q1

商业版图扩张:

1998年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,业务横跨文化、餐饮、药品、服饰等领域,注册全球706个商标,海外设立30余处分寺。

Q2

地产资本运作:

2022年以4.52亿元购郑州地块涉足地产,2015年斥资17.6亿澳元在澳大利亚购地建高尔夫球场引发资产转移质疑。

Q3

收入结构失衡:

寺院年收入超3亿元,其中门票占比达60%(从80元涨至180元),香火钱流向不透明,被信众讽刺 “功德箱变提款机”。


图片

    这一系列操作背后,是一家名为 “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” 的神秘机构。释永信通过该公司持股80%,实现对少林资产的绝对控制而财务从未接受独立审计


{财税黑洞:资金挪用如何发生?}

官方通报直指释永信 “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”,其操作手法在历史举报材料中可见端倪:

Q1

个人账户交易疑云:

2010年2月释永信个人账户收取100万元,2012年1月再收99万元“租金”,均无寺院公账记录。

Q2

虚构报销套现:

2006年以购车名义让弟子支付19万元,后用发票向寺院报销,资金未归还而是据为己有。

Q3

关联交易输送:

举报证据显示80万元借款流向释永信表弟(寺院财务人员),被疑通过亲属进行利益输送


图片

    更令人忧心的是,这些操作发生在 “方丈负责制” 的监管真空中。释永信一人掌控商业合作审批、资金调度及人事任免,形成 “决策无制衡、账目无审计” 的畸形体制。


{寺庙财务的特殊困局}

    宗教场所的财税管理面临三重特殊矛盾:

Q1

身份属性错位

法律身份模糊:寺院既非企业(无需工商登记),也非完全公益组织(可经营性收入)


产权归属争议:寺院资产属“宗教财产”,但缺乏明确物权主体

Q2

收支结构畸形

收入混合性:既有信徒捐赠(免税性质),又有门票、商业授权等经营性收入


支出隐蔽性:资金可借“供养费”“建设费”等名义转移,核查困难

Q3

监管体系缺位

内部监管失效:宗教领袖权威至上,财务人员多由其任命


外部审计缺失:税务部门对宗教场所常采取“宽松监管”

图片

    宗教场所的财务健康,关乎信仰的纯粹与文化的传承。释永信打造的 “3亿商业帝国” 崩塌之际,更多机构管理者应当警醒:当功德箱变成提款机,当袈裟遮掩了账本,信仰的崩塌往往始于财务的失守。


唯有建立阳光下的财税体系,让每一分香火钱都在透明中流转,才能守住宗教场所的精神根基与公信命脉。这不仅是合规要求,更是对千年文化的敬畏。

文章中图片取自网络,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

上一条:好消息!深圳阶梯摇号来了,中签率要提高啦! 下一条:万兴伟业|注意!这些发票收到请退回,不能入账!